作者:胡跃老师
定额专家、20余年造价从业经验
如果工程造价人员刚出道就考虑如何考造价师证书,则有点过于着急了,在实践还未充分武装头脑时就考虑这些,恐怕是少了些脚踏实地的精神。当看完《不平衡报价》一文后,一位读者留下的这段话值得深思:“终于可以在平台看到真实了,这个才是真实的底层经济流动状况啊,而且很多人都不敢说或许也说不清,但是多数人不愿说,因为利益,而现在说出来了,我觉得应该市场要变动了,由上至下和由内到外的转变已经开始了”。
我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多是一些肤浅的表面文章,如粉丝提醒过我:老师,你讲**构件,能不能附上图片?图片我自己也不会画,如讲踢脚,我也是网上搜各种材质、规格的踢脚,作为成年人,回到看图识字的时代与年龄仿佛落差有点大,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我讲到踢脚,粉丝应该对着PPT课件文字将不同材质、不同规格和不同工艺做法的踢脚一一找出来对应,这样学习时间看上去多花2、3个小时,收获的却是消化了80%的课程内容。
再有平时学习考证知识,对于10年经验以下的人就是空中楼阁的大道理,如投资、筹资理论连财务人员都感觉头痛,一个做预算的需不需要必须掌握这类知识?这本身就是一个问号,即便学精通了也只能算一个好财务人员,因为工程造价研究的课题是工程成本而不是资金运作。如果热衷财务理论学习,先掌握成本核算,再向成本预测方向发展才是工程造价人员的从业之路,而眼下最急迫的是,将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进项税额为什么不能计入工程总造价问题搞清楚,那些实行“先计后抵法”的地区,在经历增值税税率两年内从11%调整到9%的全过程之后,从内到外的迷糊直接升级到怀疑人生。资金类的知识用来卖保险比用于工程更适用,工程造价人员不关心成本,恐怕未来职业发展多半是打电话拉投资。
学习工程造价不怕没基础,就怕不会思考不过大脑,不管讲什么内容,一上来就问:“这么说有依据吗”?如钢筋计算规则问题,钢筋算量到底是按外边线还是中心线测量长度?回答这个问题要结合历史,以前算钢筋量没有软件,完全是手工计算,完成一个上千吨钢筋算量的项目,对算量人员技术和耐力都是一种超级考验。如果有两种计算方法,不管哪方专业人员都会不约而同选择简单的那种,钢筋用外皮计算长度就是历史的延续。有人又问:现在有钢筋算量软件,用哪个长度计算效率都一样,为什么不能用中心线?这就要从规则说起,清单、定额计算规则可以改,但需要制定规则的人来改,而不是随便某个人想当然地自己制定计算规则。定额含量是根据定额计算规则统计出来的消耗量,只修改定额计算规则而不考虑定额含量变化,若说他们不会算量,一点也没有冤枉他们。
1、第一种情况工程量清单偏差:工程量清单计算错误,运用9.6条目的就是为了掩盖工程量清单编制人的错误,清单工程量增加,清单综合单价降低,最终总价不超概算;还有一种做法更加坑人,如计算土方清单工程量用定额计算方法,结算时改用清单计算方法,招标控制价封顶后,让投标人无法正确制定综合单价;
2、第二种情况变更引发工程量偏差的: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出现变更,清单工程量合同前后比例自然出现变化,超过15%又开始争议。假如招标清单地砖和木地板各为1000㎡,后因甲方变更,地砖减少200㎡,木地板增加200㎡,这就是一份此消彼长的普通变更,合同内有现成的清单综合单价可以使用,结算时只要完成加加减减的工作就可以完成结算,如果一方咬着木地板数量增加,要扣木地板单价,另一方则要增加地砖单价,免不了又是一场口水仗。
这个时候不妨回到源头,去考虑制定这个条款的初衷是什么?不管答案如何,我希望未来的条款更加规范,比如在新清单规范中,把无限责任制写进法规文件,让破坏规则的人去支付更多的成本,以督促工程造价人员建立成本意识。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赏